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隊伍 | 政策指南
培養高技能人才隊伍
國務院印發《關于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于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建立并推行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貫穿勞動者學習工作終身、適應就業創業和人才成長需要以及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實現培訓對象普惠化、培訓資源市場化、培訓載體多元化、培訓方式多樣化、培訓管理規范化,力爭 2020 年后基本滿足勞動者培訓需要,努力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和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
《意見》提出了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構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完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政策和組織實施體系;圍繞就業創業重點群體,廣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全面加強企業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適應產業轉型升級需要,著力加強高技能人才培訓;大力推進創業創新培訓;強化工匠精神和職業素質培育。二是深化職業技能培訓體制機制改革。建立職業技能培訓市場化社會化發展機制、技能人才多元評價機制、職業技能培訓質量評估監管機制、技能提升多渠道激勵機制。三是提升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能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服務能力建設、職業技能培訓教學資源建設和職業技能培訓基礎平臺建設。為保障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強組織領導,做好公共財政保障,多渠道籌集經費,進一步優化社會環。《意見》提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落實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政策,發揮好政府資金的引導和撬動作用。合理調整就業補助資金支出結構,保障培訓補貼資金落實到位。加大對用于職業技能培訓各項補貼資金的整合力度,提高使用效益。完善經費補貼撥付流程,簡化程序,提高效率。要規范財政資金管理,依法加強對培訓補貼資金的監督,防止騙取、挪用,保障資金安全和效益。
國家再推出 7 項減稅措施 支持創業創新和小微企業發展
4 月 25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推出 7 項減稅措施,支持創業創新和小微企業發展。會議決定,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大減稅力度,一是將享受當年一次性稅前扣除優惠的企業新購進研發儀器、設備單位價值上限,從 100 萬元提高到 500 萬元。二是將享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從 50 萬元提高到 100 萬元。以上兩項措施實施期限為 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三是取消企業委托境外研發費用不得加計扣除限制。四是將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虧損結轉年限由 5 年延長至 10 年。五是將一般企業的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限額與高新技術企業的限額統一,從 2.5%提高至 8%。前述三項措施從今年 1 月 1 日起實施。六是從 5 月 1 日起,將對納稅人設立的資金賬簿按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合計金額征收的印花稅減半,對按件征收的其他賬簿免征印花稅。七是將目前在 8 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地區和蘇州工業園區試點的創業投資企業和天使投資個人投向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按投資額 70%抵扣應納稅所得額的優惠政策推廣到全國。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有關優惠政策分別自 1 月 1 日和 7 月 1 日起執行。采取以上 7 項措施,預計全年將再為企業減輕稅負 600 多億元。
國家允許依托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
國務院印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
近期,國務院印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鼓勵醫療機構應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拓展醫療服務空間和內容,構建覆蓋診前、診中、診后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允許依托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醫療機構可以使用互聯網醫院作為第二名稱,在實體醫院基礎上,運用互聯網技術提供安全適宜的醫療服務,允許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醫師掌握患者病歷資料后,允許在線開具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處方。支持醫療衛生機構、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搭建互聯網信息平臺,開展遠程醫療、健康咨詢、健康管理服務,促進醫院、醫務人員、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
化解過剩產能重點領域列出任務詳單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 6 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 2018 年重點領域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通知》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國家能源局等 6 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 2018 年重點領域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了 2018 年再壓減鋼鐵產能 3000 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 1.5 億噸左右、淘汰關停不達標的 30 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的目標任務,提出了持續深入開展鋼鐵去產能、不斷提升煤炭供給體系質量、積極穩妥化解煤電過剩產能等重點工作,并對處置“僵尸企業”、職工安置、資產債務、轉型升級、優化布局、供需平衡、長效機制、產業融合、獎補資金、宣傳引導等去產能事項,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具體要求。
鋼鐵方面,確定 2018 年鋼鐵去產能目標任務,堅決處置“僵尸企業”,依法依規退出落后產能,防范“地條鋼”死灰復燃和已化解的過剩產能復產,嚴禁新增產能。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完善舉報響應機制,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鋼鐵行業去產能,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煤炭方面,進一步優化存量資源配置,進一步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努力實現供需動態平衡,完善行業長效機制。加大落后煤電機組淘汰力度,有力有序有效關停落后產能。根據實際情況依法依規清理整頓現有違規建設項目。
2018 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啟動
生態環境部、住建部啟動 2018 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
近日,生態環境部聯合住建部啟動 2018 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根據安排,5 月至 6 月,督查組將分三批對全國 36 個重點城市和部分地級城市開展現場督查,實行“拉條掛賬,逐個銷號”式管理;9 月至 10 月,對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巡查,提出約談建議;10 月至 12 月,對問題嚴重的城市人民政府進行約談,對約談后整改不力的城市,開展環境保護專項督察。
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行動是涉水的 5 個攻堅戰的“當頭炮”。據介紹,此次現場督查主要采取形式督查和實質督查相結合的方式。形式督查包括判斷水體感官上是否消除黑臭,要以公眾的滿意度為是否消除黑臭的首要依據;水質監測數據是否符合基本消除黑臭現象的要求;河面是否存在大面積漂浮物;河岸是否存在垃圾。實質督查包括檢查控源截污措施、垃圾清理措施、清淤疏浚措施和生態修復措施四方面是否落實。
本文來源:《中國戰略新興產業》欄目主持:贠天一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