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es8et"></option>

        <tbody id="es8et"><nobr id="es8et"></nobr></tbody>
          <tbody id="es8et"><nobr id="es8et"><dfn id="es8et"></dfn></nobr></tbody>

        1. <samp id="es8et"></samp>

        2. <progress id="es8et"></progress>
          <menuitem id="es8et"></menuitem>

          <menuitem id="es8et"><strong id="es8et"><u id="es8et"></u></strong></menuitem>
        3. <progress id="es8et"><bdo id="es8et"></bdo></progress>
          <menuitem id="es8et"><strong id="es8et"></strong></menuitem>

          <tbody id="es8et"></tbody>

          兩會|完善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

          2019-03-15

          3月10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15位委員進行大會發言,內容涉及教育、醫療、文化、民政等多方面的民生問題。有政協委員建議把把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單列管理,設置機動編制,更多向教師隊伍傾斜,并確保其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本版統籌 信息時報記者 張玉琴

          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張玉琴 黃艷 蔡曉素 何小敏

          田剛:

          編制向教師傾斜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田剛發言時說,有的地方對教育和教師工作重視不夠,在教育事業發展中重硬件輕軟件、重外延輕內涵的現象比較突出;師范教育體系有所削弱,對師范院校支持不夠;有的教師素質能力難以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需要;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職業的吸引力不足,地位待遇有待提高;教師城鄉結構、學科結構分布不盡合理,準入、招聘、交流、退出等機制不夠完善,管理體制機制亟需理順。

          為此,他建議,深化教師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有關部門應認真研究中小學編制問題的特殊重要性,加大編制管理改革力度,探索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單列管理,設置機動編制,修訂完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盤活事業編制總量,加大編制統籌和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調整力度,更多向教師隊伍傾斜。同時,提高教師待遇和社會地位。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應統籌考慮,確保其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現行教齡津貼實施辦法和標準是1985年制定的,按從教年限每月3~10元不等,遠不適應形勢的發展,建議調整教齡津貼發放辦法和標準,完善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此外,他還建議中央財政增加經費,擴大特崗計劃的實施規模,吸引更多優秀高校畢業生到鄉村學校任教。在2018年招聘9萬人的基礎上,爭取2019年招聘10萬人。

          高小玫:

          將育幼納入公共服務支持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高小玫在發言中指出,0~3歲嬰幼兒養育支持是當下備受關注的民生短板。她建議加快將育幼納入公共服務支持體系。她說,由于機構育幼服務供給嚴重不足,沉重的育兒照護重任牽制著女性的職業發展,普遍的隔代養育則以祖父母巨大的付出為代價。調研表明家庭育兒負擔是少生、不生的重要原因,育幼服務不足制約了全面兩孩政策施行。她認為,具備明顯外部性和公共屬性的育幼,迫切需要國家層面的關懷。她建議,應從建設3歲以下托育服務入手,逐步構建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育幼制度體系,提出合理的財政支持方式,研究家庭育兒個稅抵扣、隔代養育財政補貼等綜合政策支持。

          同時,高小玫建議,加快建設托育公共服務體系。可借鑒國外設有專門的家庭事務部、兒童福利局,加快研究建立我國育幼專職管理機構,逐步實現兒童福利部門專管。并增加優質普惠托育服務供給,鼓勵公助民辦、企業自辦、社區托育、鄰里幫托等各類機構,為育兒家庭提供不同檔次的服務,滿足早送、晚托、臨時托育等多樣化的需求。

          徐曉:

          給快遞小哥織好“安全網”

          全國政協委員、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徐曉在發言時說,現在,網上購物快遞到家,電話訂餐配送入戶,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常態。2018年,全國快遞包裹量突破500億件,快遞企業配送人員超過300萬,各類網絡外賣平臺還有數百萬專兼職配送員,他們中絕大部分是35歲以下青年。去年以來,各級共青團和青聯組織圍繞快遞小哥的職業發展進行了深入調研,發現在快遞行業上演“速度與激情”的背后,快遞小哥的職業保障還在“慢車道”上徘徊。其中,近半數快遞小哥每天工作超過10個小時,日均投遞量近百件,每周難得休息一天。在“雙十一”等網購高峰期,工作量更是爆發式增長。有快遞小哥統計,每天要走10多公里路,打100多個電話,爬1000多級臺階。雖然如此,但他們勞動合同簽約率不高,“五險一金”參保率較低,“以罰代管”普遍存在。

          為此,徐曉建議,完善職業保障,讓小哥們跑得更開心,優化行業管理,讓小哥們跑得更安心。建議適應快遞行業就業方式,針對勞動保障、社會保險等問題,健全政策法規,為快遞小哥織好“安全網”。對快遞配送車輛的車型、標識、通行、停放等作出規定,提高交通管理服務水平。同時,把智能投遞貨柜等納入社區公共服務建設,改變“小區門難進、投遞散亂差”的窘境。

          張海迪:

          加快發展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團主席張海迪在發言時說,我國有8500萬殘疾人,占總人口的6.34%。其中,重度殘疾人有2500多萬,有托養需求的近千萬,但能夠得到服務的只有百萬左右。為了照料他們,家庭成員甚至不能工作,很多家庭陷入貧困。因此,社會化托養服務是重度殘疾人及其親屬最現實、最迫切的需求。

          張海迪說,托養服務是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一部分。由政府和社會組織建立的托養機構,接收無人照料和缺乏照料的重度殘疾人,給予照料護理,以及康復和醫療的幫助,使他們生活有保障。這項工作需要政府支持,也需要全社會的大力幫助。張海迪建議,建議國家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基本公共服務,重視和完善殘疾人托養服務補貼、購買服務、評估監管等制度,努力為重度殘疾人提供更好的托養服務。同時,加快發展農村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并提高托養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將托養服務人員納入專業技能崗位設置范圍,按照專業化、職業化,加快托養服務專業隊伍建設。

          陳百靈:

          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陳百靈在發言時說,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41億,占總人口17.3%,也就是說每6個中國人當中,就有一位老年人。近年來,各地紛紛探索養老新模式,但也要看到,中國老齡化發展迅速,到2025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養老服務供需矛盾將進一步顯現。應針對不同養老需求,靶向服務,重點解決好以照護為主的基本養老服務。

          為此,陳百靈建議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專業化。整合家庭照護支持政策,通過適老化改造、上門服務、家庭病床,讓居家養老得到專業服務。同時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減輕老年人的經濟負擔。同時,推進社區養老服務便利化。發展城鄉社區為老服務中心,提供日間或短期照護服務、配餐陪伴、應急救助、文化娛樂等,讓社區支撐家庭養老,以低投入解決90%以上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此外,還應積極探索機器人等智能照護,提升科技支撐養老能力。

          寶寶起名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部分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并給予反饋。
          相關期刊推薦
          課堂內外(教師版)

          課堂內外(教師版)

          合作期刊 - 國家級期刊

          體育時空

          體育時空

          體育 - 省級期刊

          教育信息技術

          教育信息技術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數學教學通訊

          數學教學通訊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企業技術開發

          企業技術開發

          企業經濟 - 省級期刊

          大眾科學

          大眾科學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消防界

          消防界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設備管理與維修

          設備管理與維修

          合作期刊 - 國家級期刊

          經營管理者

          經營管理者

          合作期刊 - 省級期刊

          中外食品工業(下)

          中外食品工業(下)

          合作期刊 - 國家級期刊

          伊人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