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會學習“是重要的教學目標
會不會學習,直接影響到學習動機、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
在這個方面,學校、家庭重視程度還不夠,給孩子的支持指導也嚴重不足。
幾個例子:
1、各科的學習時間如何分配最為科學?——常見指令:作業做完了沒?做完了這里還有一套卷:)
2、當我們說聽課,如何更有效率?——常見指令:好好聽課,沒聽懂問老師。
3、當我們說作業,如何最有效率?——常見指令:作業做完了沒?
……
我們給孩子的真正重要的指令,大多數是缺乏實質標準的,具體的操作規范需要孩子自己去悟。
作為對比,以下指令反而非常精確:
1、坐好。
2、安靜。
3、抄寫100遍。
……
換個角度來說,我們應該要把如何學習的套路,像寫字的筆劃一樣教給孩子,像教育士兵熟練運用武器一般使用相關套路。
不用去講太多道理,我們不缺道理,本科生寫作業都知道“學會學習”是教科文提出很多的年的東西。我們缺的是規范。
孩子其實非常好學,給足激勵和輔導他就會習得正確的行為。思想工作留給個案。
“學會學習”作為教學目標,深究起來,你會發現落實規范是缺失的。所以老師也不知道咋教。
我們的教師資格考試,要考教育學、心理學相關學科?我其實挺奇怪的,為啥沒有系統落地的專著,來解決這個細致的學習規范問題。
舉個例子,記憶曲線作為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成果,有很大的開發價值,我估計過去是必考考點之一。
但是考點為啥不是:根據記憶曲線,學生的各類應記憶材料,應該怎樣安排時間和訓練強度去實現記憶。
難道讓老師去初中高中課堂去教教育心理學的重大發現?
目前,翻開學習科學這個領域的作品,還是一大堆原理啊喂。
作為一線,我們不要相對論,我們要原子彈那種能響的。
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以下條件:
1、教育學、心理學的基礎,這些研究成果還是重要的。
2、組織管理實踐。這個不太容易理解,我解讀下,極端的說EDU部門其實不是教育部門,而是選拔部門,反正名額就是這么多,教好教壞是切蛋糕而已;但是組織,尤其軍隊組織和企業組織的規范落實不下意味著生死存亡。
3、特殊教育、幼兒教育的實踐。我偷偷分析了教育系畢業的人的事業成就,幼教才是贏家(教管同學們別打我,我們要客觀面對現實,您們作為個體都是優秀的)。為啥如此?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幼教的規范做的非常非常的細致。
4、出規范的人一定要有學渣的體驗。給學渣的東西,一定要慢節奏的,只有學渣才能理解學渣。天將降大任誒~